血吸虫病的防治方法都有哪些? (一)

最佳答案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,没有钉螺,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,要消灭血吸虫病就要消灭钉螺。消灭钉螺方法有许多种,主要可分为三大类:一是药物杀灭螺;二是物理灭螺;三是化学灭螺。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物理灭螺和化学灭螺(药物灭螺)。
1、药物灭螺
灭螺药物主要有:五氯酚钠、石灰氮(氰氨化钙)、氯乙酰胺、氯硝柳胺(血防-67)、烟酰苯胺(灭螺鱼安)以及尿素、茶子饼等。
以氯硝柳胺为例:
氯硝柳胶:Bayer-73。国内已生产,定名为血防-67,系一种棕色糊剂,含有效药量50%,无特殊气味,对皮肤无刺激,对人畜毒性低,不损害农作物,可直接加水稀释应用。此药杀螺效率大,持效长,但作用缓慢,故在施药后钉螺有上爬现象。用以灭螺的药量,对螺卵、尾蚴也有杀灭作用。
为了提高药效,可以与五氯酚钠合并使用。
用药量:
(1)浸杀法:每立方米水加药2g(指实际含量),即每25m³水加药50g。稻田药浸,如水深10cm,每亩施药135g,3天后钉螺死亡率可达98~100%。浸杀法常见有少量钉螺上爬,影响灭螺效果,如同时与五氯酚钠合并使用,则可提高灭螺效果。
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加1g血防-67和5g五氯酚钠。采用血防-67和五氨酚钠混合浸杀,既不增加灭螺代价,又可保证灭蝇效果。
(2)河岸沿边浸杀法;每米岸长用药2g(每50m用药100g)喷洒,喷后铲下岸边有螺草土,堆积岸边水下,7天后钉螺密度下降80%。
(3)喷洒法:每平方米用药2g(称药50g加水50斤,配成0.2%浓度喷于25㎡有螺面积上),7天后,钉螺死亡率在86%。
毒性:血防-67对水生动物毒性大,灭螺所用药量可使鱼虾在数小时内死亡,故不可在鱼塘内施药。由于该药对人、畜毒性低,不损害农作物不影响农业生产,故用于稻田灭螺较为适宜。
2、物理灭螺即采用物理的方法和手段消灭钉螺。具体的方法有:土埋吹沙和沟渠硬化、翻耕种植、蓄水养殖、开新填旧、水改旱灭螺、热力灭螺。
以土埋吹沙和沟渠硬化为例:
土埋吹沙是指在有螺的地方盖上一层至少30cm的无螺士,打紧夯实后盖上至少15cm厚的沙子以杀灭钉螺。沟渠硬化指用水泥沟渠代替原来土质的沟渠,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,从而彻底消灭钉螺。土埋吹沙和沟渠硬化灭螺是山区、水网地区使用最广,收效最大的一种方法。
3、生物灭指通过改变钉螺的生环境或使用天敌,造成对钉螺生存或繁殖不利的环境,打破原有的种群平衡,达到控制或消灭钉螺的目的。主要分为3类:一是捕食灭螺,二是微生物灭螺,三是竞争灭螺。
以捕食灭螺为例:
捕食灭螺通过一些水生或陆生动物对钉螺的捕食或咬杀来灭螺。在自然环境中螃蟹、蚊幼虫、黄鳝、克氏原螯虾等水生生物,鸭、鹅、鸟、禽等陆生生物都有捕食或咬碎钉螺的现象。
扩展资料
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
人、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,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、畜体内,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,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,以吸血维持生命。
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血管里产卵。卵内含有毛蚴,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,卵很小,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。卵会放出毒素,影响健康;卵随血流到肠壁,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,随大便排除。
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,在水温大约25℃情况下,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,在水中快速游动,遇到钉螺,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,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,形成大量尾蚴。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,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,人、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,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。
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,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。
血吸虫病的防治 (二)
最佳答案血吸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:
治疗: 首选药物:吡喹酮。该药物安全有效、服用简便、疗程短,对幼虫、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。 治疗时机:血吸虫病越早治疗预后越好。早期血吸虫病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,而慢性期和晚期的患者,即使杀灭虫体,仍可能因肝脏已形成不可逆损害而无法完全恢复健康。
预防: 避免接触疫水:是预防感染最主要的措施。雨后及早晨不要在河边或草地赤足行走,去流行区游玩要注意警示标志,尽量不要下水游泳或洗手、洗脚等。 个人防护:在必须与水接触时,应穿长筒胶鞋、防护裤等,并用2%氯硝柳胺的脂肪酸制成的药物涂抹与水接触的皮肤,以杀灭尾蚴。 控制传染源:普查患者以及病牛等,切断传播途径,如消灭钉螺,防止人粪便污染水源等。
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(三)
最佳答案预防血吸虫病主要做到以下三点:
1、控制传染源:在流行区进行普查,对患者与病牛进行大规模的同步治疗,应用吡喹酮扩大化疗,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,可使感染的患者大幅下降,这是整个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。
2、切断传播途径:灭螺前首先查清螺情,建立螺情图,为提供灭螺计划提供依据,在水网地区可采取改变钉螺滋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,如土埋法,化学灭螺可结合物理灭螺进行,采用氯硝柳胺杀螺药有效灭螺,防止人粪与畜粪污染水源,并经过处理使之无害化。
3、保护易感人群:关键在于宣传教育,引导人们重视自我防护,在流行区域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,例如严禁儿童在河沟中戏水,对于必须下水的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,以脂肪酸为基质,加碱皂化后,掺入氯硝柳胺和松解油制成防护剂,有杀死尾蚴的作用。
血吸虫病应如何预防? (四)
最佳答案一、控制传染源
1.普查与普治病人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查出的血吸虫病,普遍进行治疗,即可及时治疗病人保护劳动力,又可迅速控制传染源,兼收防治结合之效。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,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治,病人显著减少,有的地区消灭了血吸虫病,整个流行区感染度普遍下降。普查主要是采取综合查病的方法,根据病史,皮内试验、体检、环卵沉淀试验、虫卵孵化、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,确定需治疗病人。近年来在疫区进行普查普治,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。在实施中建立普查普治病人卡,并详细登记,正确统计与观察本病的消长情况。
2.普查、普治病牛 普治病牛是控制传染源的又一重要措施。而且对发展畜牧业有重要意义。在普查的基础上,确定治疗对象,病牛的治疗用硝硫氰胺,以2%水混悬液1次静脉注射疗法。剂量为水牛1.5mg/kg体重、黄牛为 2mg/kg,1次治愈率为98%。
二、切断传播途径
1.查螺、灭螺
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。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、兴修水利,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生布的环境。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。
2.粪便管理
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,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,严格实行粪管制度。
3.水源管理
保护水源,改善用水,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。
三、保护易感人群
不接触疫水,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。湖沼地区收割、捕捞、作战训练必须与疫水接触时,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。条件许可,可穿桐油布鞋,长统胶鞋、塑料防护裤等,也可将1%氯硝硫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,以稀盐酸中和,防护效果可维持法年,防护药涂擦防具有良好功效。
与疫水接触前皮肤涂擦15%邻苯二甲酸丁二酯,原液涂布1次能维持8小时有效,乳剂涂布1次,防护效果维持4小时。用2%氯硝硫胺的酯肪酸制成的防蚴笔(2%氯硝硫胺和10%松节油制成)具有强大杀灭尾蚴作用,涂擦暴露皮肤,防护效果持续10小时。
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,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?一级级的打怪升级,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,等你打赢,你就升级了。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。如需了解更多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信息,欢迎点击皮律网其他内容。